文/张特 杨佳琪凯耀配资
◆1978年,邓小平访问马来西亚,在吉隆坡机场检阅仪仗队。
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在主管外事期间以及在改革开放后一段时期内,通过一系列外交活动,奠定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合作的基础。1978年,邓小平出访东南亚三国,重申了中国的对外原则和政策,减少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增强了双方的互信,揭露了霸权主义的扩张野心和敌对势力的离间挑衅。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更是多次与东南亚各国领导人广泛接触,就一些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磋商探讨。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展示了邓小平的外交智慧,不仅使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双边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还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一、东南亚国家领导人访华与邓小平的交流
新中国成立以来,缅甸领导人多次访华。1975年11月,缅甸总统吴奈温访华,邓小平接待,双方就中缅关系、东南亚局势、台湾等问题举行了三次会谈。邓小平指出,“中缅两国在建交后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好而圆满地解决了中缅边界问题,为国与国之间通过友好协商解决边界问题树立了良好的范例。”此后在1979年到1986年,缅甸相关领导人7次访华,先后就中缅关系、外交政策和中国改革经验等问题进行交流。
泰国领导人多次访问中国,其中1975年6月,泰国总理蒙拉查翁·克立·巴莫来访,与邓小平进行了两次会谈。邓小平指出:“中泰两国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往来,有亲戚般的友好关系”,“我们有共同的遭遇,同属第三世界,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我们需要团结在一起”,“中泰关系的正常化,标志着我们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进一步发展我们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开创了良好的前景”。此后在1980年10月,泰国总理炳·廷素拉暖等人来访,邓小平会见并与其就中国对外政策和国际形势交换意见,并再次指出,“我们对外政策的最主要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这是世界的大局,也是中国所处地位决定的。中国需要和平,没有和平的国际环境,就不能安心建设,改善人民的生活。当然为了反对霸权主义,需要中国做的事,中国也可以作出牺牲。”1989年3月,泰国总理差猜·春哈旺来访。邓小平会见并指出:“泰国是中国在东南亚最好的朋友,中泰两国合作的潜力在下个世纪将得到充分的发展。”
◆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泰国总理差猜·春哈旺。
越南领导人自1955年到1975年频繁访问中国,并与邓小平等领导人先后就中苏关系、中越关系和中越两党关系进行交流。其中1960年5月,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黎笋到访,邓小平与其会谈,在评论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就越尖锐的说法时指出,“这种说法有片面性。社会主义越发展,无产阶级越发达,资产阶级就越少。但如果不进行阶级分析,不按照马列主义的原则处理,资产阶级的影响还会扩大。总的来说,资产阶级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断被削弱,敌人越来越少。”同年8月,胡志明访华,邓小平等领导人同胡志明会谈,讨论中苏分歧等问题。此后1962年到1975年,越南领导人先后8次访华,双方就中越两党关系、越南南方解放、经济援助和两国边界等问题交换意见。
新加坡领导人在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后进行回访。1980年11月,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来访,与邓小平见面,双方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邓小平重申,“我们现在的国策,就是永远不称霸。希望新加坡朋友做做工作,使他们了解中国的真正意图。中国总是从反对霸权主义这个全球战略出发考虑问题的。”此后在1985年9月,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来访,邓小平与他谈论了台湾问题。1988年9月,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再次来访,与邓小平谈论了国际形势、中国的治理问题与改革和统一问题等。最终,1990年10月3日,中国同新加坡建立外交关系。
◆邓小平会见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柬埔寨领导人多次访华与邓小平会见。其中1964年3月,以柬埔寨王国政府副首相为首的代表团访华,邓小平在与其谈话中指出,“现在帝国主义说中国强大了要威胁世界,首先要威胁邻国,我们自己的事还干不完呢。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大部分地方人烟稀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工业技术在国际上是落后的。可以看到,我们的穿着并不好,吃穿用还要费很大的劲才能解决。”1975年8月,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副首相乔森潘率团访华,与邓小平见面并会谈。1980年3月,以柬埔寨政府总理乔森潘为首的代表团访华,与邓小平就柬埔寨局势交换意见。1982年7月,邓小平会见成为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主席的西哈努克亲王,“祝贺柬埔寨三派联合,强调这是柬埔寨争取彻底解放的重要条件”。1985年12月,西哈努克亲王率领代表团访华,邓小平会见并表示,“今天我见你们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表示热烈欢迎民主柬埔寨代表团访华。二是表示对你们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爱国斗争的坚决支持。”
菲律宾领导人多次访华并得到邓小平接见。其中1975年6月,菲律宾总统费迪南德·埃·马科斯来访,与邓小平等领导人举行三次会谈,就亚洲形势和双边关系交换意见。邓小平“在讲话中赞扬菲律宾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在国际事务中支持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作的不懈努力”,并表示,“中国支持东盟国家要求东南亚成为和平、中立地区的主张”,“中国对东南亚国家逐步脱离超级大国的影响、各国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倾向表示赞赏”,并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的内部事务。我们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但是采用和平方式还是非和平的方式,那是我们的权利”。此次两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此后在1986年和1988年,菲律宾副总统萨尔瓦多·劳雷尔和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相继来访,邓小平与他们就南沙群岛问题进行了交流。
老挝领导人访华,并与邓小平会晤,双方主要就中老关系和老挝国家改革问题进行交流。1965年10月,老挝爱国战线党副主席凯山·丰威汉来访,邓小平等人同其会谈。1989年10月,老挝部长会议主席、老挝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凯山·丰威汉访华,邓小平会见,并请客人转告越南领导人中方对中越关系的看法,同时邓小平在谈到老挝正在进行的改革时说:“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中国的经验不能照搬。有的做法在中国行得通凯耀配资,在你们那里不一定行得通;有些做法在你们那里行得通,在中国则行不通。我们主要的经验是要把马列主义原则同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在邓小平出访马来西亚的次年,即1979年5月,马来西亚总理达图·侯赛因·宾·奥恩来访,邓小平接待并举行会谈。双方谈论了印支问题、东盟团结、中国对外贸易等议题。此后,1985年11月,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率团来华,邓小平与其谈论中马关系与合作、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及第三世界国家合作等问题,表示,“中国很重视同亚太地区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我们两国的关系应该发展,因为我们是近邻。中国和马来西亚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发展自己,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相互了解和合作”。
印度尼西亚在早期有领导人访华并与邓小平会面。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于1950年4月建交,20世纪50年代,印度尼西亚政要来访,邓小平两次参加接待。第一次是1955年6月,印度尼西亚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和夫人访华,邓小平参加接待。第二次是同年9月,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苏加诺来访,邓小平参加接待。1967年10月两国外交关系中断。1978年3月,邓小平在接待泰国总理江萨·差玛南时,曾指出,“我们多次表示,希望恢复同印尼的关系,希望通过接触,逐渐增加相互了解,以达到两国关系正常化。至于印尼在什么时间恢复同中国的关系,由他们自己决定。”此后到1990年,中国同印度尼西亚恢复了外交关系。
二、邓小平出访东南亚与东南亚国家领导人的交流
早在1920年邓小平乘船赴法国勤工俭学时,便在越南西贡和新加坡作了停留。在随后的政治生涯中,邓小平也多次访问东南亚国家,与东南亚国家领导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其中在1978年,邓小平先后对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开启了一系列访问。
◆1978年,邓小平应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总理的邀请,出访东南亚三国。图为李先念等到机场为邓小平送行。
1978年1月,邓小平前往缅甸访问,受到吴奈温总统等缅甸领导人的欢迎。邓小平在会谈中强调:“中缅两国‘胞波’般的友好关系,是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吴奈温总统亲自关怀和培育下发展起来的,经受了时间的考验。”随后双方就中缅友好关系与合作、中国国内情况、缅甸的外交立场、支持东南亚国家和平、中立、自由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1978年11月,邓小平访问泰国,泰国总理江萨·差玛南到机场迎接。
1978年11月,邓小平访问泰国,前往集叻达王宫拜会普密蓬·阿杜德国王和诗丽吉王后,前往总理府拜会江萨·差玛南总理,随后同江萨举行小范围会谈和正式会谈,就国际形势、印度支那形势和双边关系问题交换意见。邓小平指出,“我这次访问泰国,是怀着中国人民对泰国人民的深厚友谊,是为了谋求更进一步发展我们两国之间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出席记者招待会时,邓小平说,“中国人民一贯反对全球性霸权主义,也反对区域性霸权主义。中国一贯支持东盟和平、自由、中立的政策。东盟坚持这个政策、坚持本身的团结,是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安定的一个因素”,“中国和东盟应该建立互相援助、互相支持的关系,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同东盟国家发展贸易和科技方面的交往”。此外,邓小平接见了泰国华侨、泰籍华人代表,在讲话中重申中国的侨务政策。
1978年11月,邓小平访问马来西亚,会见马来西亚国家最高元首叶海亚·佩特拉国王和东古·赛纳王后,并前往总理府拜会达图·侯赛因·宾·奥恩总理。随后,双方就国际局势与对外政策、中马关系与合作、中国华侨政策进行交流。邓小平指出,“拉扎克总理1974年到中国访问,双方在国与国和党与党的关系问题上达成谅解,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正是这种谅解,我们的关系有了发展,保持这个谅解,我们的关系才能得到更大发展。”同时重申中国政府对华人、华侨的政策。邓小平也赞赏“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和平、自由、中立区的倡议国,并一直致力于实现这一主张。在当前形势下,东盟国家加强团结,协调一致,坚持建立东南亚和平、自由、中立区,使这一地区不受任何形式的外来干预,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邓小平的访问进一步巩固了1974年中马建交以来的友好关系,并推动了两国在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合作,消解了马来西亚对于中国一些政策的误解。
◆1978年11月,邓小平应邀访问新加坡,在机场与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握手。
1978年11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同李光耀总理举行会谈,此时两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邓小平在机场发表的书面讲话中指出,“中新两国人民之间有着悠久的友好接触。新加坡独立以来,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友好的。”随后,邓小平出席李光耀举行的欢迎宴会,在讲话中称赞新加坡在发展国民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指出,“在国际事务中,新加坡奉行不结盟政策,坚持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坚持东盟提出的东南亚和平、自由、中立区的主张,积极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经济合作,注意同发达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近几年来中新两国在经济、贸易、文化和体育等方面的往来有了可喜的发展。我们衷心祝愿你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并强调“中国政府一贯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坚持反对大国欺侮小国、强国凌辱弱国”。这次会谈不仅加深了中新两国领导人的相互理解,也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李光耀对中国的重新崛起充满信心,并希望新加坡与中国能够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邓小平则邀请李光耀访问中国,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对邓小平的评价
邓小平同东南亚国家领导人的互动与交流,使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国情、改革开放政策、外交政策等一系列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愿意消除历史隔阂,与中国开展广泛的务实合作,双边关系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对邓小平发表了各方面的积极评价。
东南亚国家领导人普遍认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原因,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邓小平对中国的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由此开始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造就了今天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同时也使中国在工程、建筑、科学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对邓小平所开创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文化、社会福利和人民生活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日益提高,中国人民在世界大家庭中得到了更多的尊严。”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指出,“中国四个现代化成功对整个亚洲及地处东南亚的新加坡都有好处。中国经济成长将为整个区域带来稳定,刺激贸易与投资。中国繁荣了,各国就多了一个好的贸易伙伴。”菲律宾总统拉莫斯也指出, “坚信中国能够在世界共同应对重大国际问题时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发展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提升了区域经济的整体水平。越南十分重视研究、借鉴邓小平倡导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并创造性地运用到越南的革新开放事业中,使越南的革新开放不断取得新的成果。越南总理阮晋勇在接见来访的中国代表团时就表示,“两国国情相似,体制相同,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在越南前头,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值得越南学习和借鉴。”泰国副总理素拉杰·沙田泰更是直言,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发展经验值得泰国等国家借鉴,中国为促进亚洲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7年9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西哈努克亲王夫妇。
邓小平以其务实的态度和灵活的策略,赢得了东南亚国家的信任和尊重。他们认为,邓小平在处理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时,不仅展现了极强的政治智慧、高度的灵活性和务实的态度,同时也非常注重平等互利、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邓小平曾指出,“就中国来说,把党和党的关系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区别开来,使这样的问题不影响我们发展国家间的友好关系。”邓小平的这番表态,得到了东南亚一些国家领导人的认可,缓解了东南亚各国长期以来对中国的疑虑。在解决南沙群岛主权争端问题上,邓小平从当时的国际环境出发,希望塑造有利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关系,提出可以先采取“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方式来和平解决。这种务实符合当时时代背景的外交策略,不仅有助于缓解紧张局势,也得到了东南亚国家一些领导人的认可。1986年6月,菲律宾副总统劳雷尔来访,邓小平与其就南沙群岛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交流,劳雷尔对邓小平提出的解决南沙问题的立场表示完全同意。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回忆与邓小平的交往时,称赞邓小平能够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在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等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同时在策略问题上审时度势,权衡利弊。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表示,邓小平对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访问马来西亚时宣布,中国支持东盟国家维护独立与主权的努力,支持建立东南亚和平、自由和中立区的主张,同时宣布不承认东南亚地区华人的双重国籍。这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改善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西哈努克亲王也表示,“中国对柬埔寨给予了大量无私的帮助,但可贵的是,中国一直保持着对柬埔寨国家独立和民族自由的尊重。中国的发展没有威胁到我的国家,相反,它却更多地帮助了我们”,中柬友好平等的关系有力地反驳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1986年6月,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菲律宾副总统劳雷尔。
邓小平以其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带领中国走出困境,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他的个人魅力和领导风格,不仅在中国国内赢得了广泛的支持,也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尊重和赞誉。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认为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革命”,在中国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作这么重大的战略调整,需要足够的胆识和魄力,这一点邓小平做到了,“他是中国人民的英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与德国总理施密特谈话中提到邓小平愿意不断学习,当年到新加坡访问,仔细观察,深入提问,学习和总结新加坡对外开放的经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表示,要在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国家进行改革绝非易事,邓小平不希望中国依然落后于其他国家,竭尽所能地去改变中国人的观念。马哈蒂尔回忆他与邓小平第一次会面时的情景时曾指出,“当时我是副总理,邓小平对马来西亚十分好奇,我们之间就发展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他对各个方面的细节都十分感兴趣。”这使马哈蒂尔意识到,邓小平正在认真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以便于他在中国进行改革。
四、邓小平与东南亚国家领导人互动交流的意义
邓小平在与东南亚国家领导人的互动中,始终强调平等合作的态度,始终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注重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和干涉,注重平衡利益和合作共赢,并合理地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避免了冲突,赢得了东南亚国家领导人的尊重、认可和信任。这促使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反霸权主义和地区合作方面达成共识,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和安全合作,增强了区域内的安全与稳定。
邓小平在稳定国内局势和推动经济改革方面表现出的卓越领导力,使东南亚国家看到了中国强有力的稳定局面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前景,为中国赢得了尊重和信任,增强了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同时,邓小平在处理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时,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东南亚国家实现民族独立,使得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此外,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对邓小平的高度评价,以及对中国政策的认同,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外交和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东南亚国家当时普遍面临经济转型和发展挑战,邓小平提出的市场经济理论和对外开放政策,展示了如何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开放经济,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了中国改革经验的推广和应用。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对邓小平改革开放经验表示充分认可,促使其国内不断学习中国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推动本国经济繁荣发展。这也促使中国更加坚定推进改革开放,坚定走好改革开放这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悦来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